圣爱中医馆:身体这5处发沉、发黏,是湿气超标了!夏天做对这件事,赶走湿毒全身轻松
夏至刚过,气温飙升、降水频繁,天地间阳气达到全年顶峰, 中医认为,此时阳气浮于体表,内里脾胃反而虚寒。《黄帝内经》里说“诸湿肿满皆属于脾”,脾主运化水湿,是身体除湿的“总开关”,而入夏后,“外有梅雨绵绵,内有贪凉饮冷”,内外湿邪夹击,让脾胃的运化水湿功能受损,湿邪便如油入面,缠绵难去。

若有这5处“发沉、发黏”,体内湿气已超标!
1. 头如缠雾:晨起昏沉不清醒,仿佛裹了湿毛巾
2. 面部油腻:脸上出油多伴随着长痘痘
3. 四肢沉重:手臂、双腿灌铅般沉重,懒得动弹
4. 腹部胀满:饭后腹胀明显,小腹松软如棉
5. 大便黏腻:排泄不爽,粘马桶难冲净
祛湿先健脾!一碗粥唤醒脾胃动力
要想断绝湿气的来源,必须要把脾胃调理好。只有脾胃的功能强健了,湿气才能运化出去。
喝一碗 「三白薏米粥」
《本草纲目》里称薏苡仁“健脾益胃,补肺清热,去风胜湿”。夏天湿重时,可以喝一碗 「三白薏米粥」,温和调理:

材料:薏米30克(提前浸泡2小时)、山药半根切块、茯苓15克、粳米50克
做法:所有材料入锅,加水约800毫升,大火煮开后转小火40分钟至米开花。
此粥平和,适合日常调理。
但如果你是湿气困脾日久,症状明显,或生活节奏快没有时间熬煮,别担心!我们今天给大家特别精选了两款遵循古方思路、以薏苡仁为核心配伍的药食同源产品。
古方新用,27味薏仁茯湿膏
这款「薏仁茯湿膏」遵《千金方》“茯苓粥”化裁,精选优质薏苡仁,并配伍白扁豆、赤小豆、山药、茯苓等共27种药食同源的天然原料精心熬制而成。
注:本文内容仅作为科普参考。具体病症判断和用药方法请找医生咨询。图片来源: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后台联系删除。
